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二十四节气习俗 >> 惠安等地“做鸡母狗仔”习惯

惠安等地“做鸡母狗仔”习惯

时间: 2013年12月21日 来源:冬至风俗 作者: 冬至习俗 浏览次数:

惠安等地“做鸡母狗仔”习惯导读:
浏览原图冬节前夕 您那有搓鸡母狗仔吗?  □早报记者 林加华 文/图  明天冬至日,将迎来一年之中最漫长的夜晚和最短暂的白天。  泉州有“冬节小年兜”的谚语,因而老人总说“吃了冬至圆,多一岁”。在闽南,

惠安等地“做鸡母狗仔”习惯
浏览原图
冬节前夕 您那有搓鸡母狗仔吗?
  □早报记者 林加华 文/图
  明天冬至日,将迎来一年之中最漫长的夜晚和最短暂的白天。
  泉州有“冬节小年兜”的谚语,因而老人总说“吃了冬至圆,多一岁”。在闽南,冬至又称冬节,冬节前夕,家家户户“搓圆”,而且明确是搓“冬节圆”。
  昨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冬至前夕,在“搓圆”时,惠安等地至今还保留着“做鸡母狗仔”的习惯。
  你小时候曾搓过“鸡母狗仔”吗?若有,定是趣味盎然,至今怀想。
  将糯米粉捏成细条,分成小粒放在掌心搓成丸子,放在锅里蒸或煮,添上食糖。为了增添喜庆的气氛,还可以将一部分糯米粉拌上食用色素,成为红、白相伴的小丸,粒粒珠圆玉润,象征着团圆完满。大人在搓冬节丸的同时,孩子们也往往乐于帮忙,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元宝造型,俗称“做鸡母狗仔”。
  老人说,闽南人在冬至这一天要祭祖,也要祭拜“土地公”,“做鸡母狗仔”既是祈愿庇佑六畜兴旺,也是寓意吉祥有财气。
  瞧,清末-陈德商《温陵岁时记》:“冬至日舂米作粉,搓圆投之沸汤中,掺糖,合田薯树片,以荐先祖;或伴以红桔数粒、春花数蕊……黄梧阳《冬至搓圆》诗云:‘捧出巨箩看吉兆,一双福桔一枝花。’儿童则泥粉装人形龙凤鸡犬诸物,蒸熟之倾之经久。”
  据悉,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丸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意味着全家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

惠安等地“做鸡母狗仔”习惯,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大雪节气的习俗 下一 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列表:冬至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