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七夕习俗

  福建七夕风俗
   祭拜孩子保护神“七娘妈”   在闽南和台湾,古代的七夕节最重要的节日内容并非乞巧,而是祭祀“七娘妈”。“七娘妈”是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
更新时间: 2013-12-20   作者: 七夕风俗   阅读: 2

  牛郎织女传说介绍
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经跟着二小过了一年多,这一天夜里死了。老黄牛死后,一连给二小托了三个梦,梦里对二小说:“到明天午时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后,你把我的皮子剥下来,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个闺女,那天他们到天河里去洗澡....
更新时间: 2013-09-04   作者: 风俗习惯   阅读: 558

  七夕节的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
更新时间: 2013-09-04   作者: 风俗习惯   阅读: 118

  七夕情人节习俗风俗
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
更新时间: 2013-09-04   作者: 风俗习惯   阅读: 437

  七夕情人节歌谣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更新时间: 2013-09-04   作者: 风俗习惯   阅读: 52

  七夕情人节的发源研究
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由此衍生为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名列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笔者引经据典,初步考证,这一美丽动人、千古流传的爱情传说起源于古老的南阳。 牛郎织女传说与楚文化 追溯
更新时间: 2013-09-04   作者: 七夕情人节   阅读: 42

  广州七夕节话乞巧
乞巧节的高潮是拜仙:七夕晚上三更到五更,姑娘们焚香点烛,望月叩拜,一定要连拜七次 初听见广州现在还有人过“七夕”节的时候,心里微微一动。我记得我的爷爷奶奶不止一次提起过在老家过七夕的盛况,特别提到那些
更新时间: 2013-07-18   作者: 乞巧节   阅读: 195

  山西七夕节
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亦称“乞巧节”、“少女节”、“情人节”。   七夕节,主要是庆贺天上牛郎与织女的一年一会。来源于神话故事,民间习惯称为天河配。 情定三生石   依照七夕节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
更新时间: 2013-05-17   作者: 七夕情人节   阅读: 17

  山西七夕风俗文化:河东乞巧节“拉牵牛”
农历七月七日,是我国传统的“乞巧节”。关于乞巧民俗,各地有别,风格迥异,但流传在山西河东地区的“拉牵牛”则显示出一种独特的民间风情。    “拉牵牛”,又称“五谷山”,原是“乞巧节”夜晚的一种娱乐活动,
更新时间: 2013-05-17   作者: 七夕情人节   阅读: 42

  中国七夕情人节风俗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全国各地的节日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这里略加阐述各地区的活动。 在江苏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
更新时间: 2013-05-17   作者: 七夕情人节   阅读: 20

  中国情人节习俗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全国各地的节日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这里略加阐述各地区的活动。 在江苏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
更新时间: 2013-05-17   作者: 情人节风俗   阅读: 19
90篇 页次:1/911篇/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惠安小岞风光
惠安小岞风光……
惠安女护林队
福建省惠安县小岞镇有一个女子林场,20多名农家妇女在海……
能盖房子的惠安女
在海边劳作的惠安女 担石盖房的惠安女 范菁文/图《人……
惠安女作品
惠安女其实就是对惠东一带包着头巾的成年女子的一种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