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台亲缘(7)
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教授在《特别的崇武》一文中深情地说:“中国的很多地方我都去过,有些地方大体只能去一次,崇武离北京很遥远,而我已去过多次,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去的。那地方毕竟是有着和别处不同的特别。”是
海洋捕捞就像维系两岸亲人的一座无形桥梁,把两岸渔人紧联在一起。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到崇武港避风、修船、求医及补给物资的台湾渔船,络绎不绝,到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撤销戒严令之时,已达千艘次以上,都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热情接待。1981年4月,惠安县还特地设立了台湾渔民接待站,具体协助台湾渔船解决各种问题。骨肉情深,两地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1988年,崇武镇在福建全省壅与台湾的渔业界达成协议,进行渔业劳务合作,在全国又开了一个先例。自此,全镇每年向台湾渔船输送的船员,都达4000多人次。两地渔民亲如兄弟,共同努力开发远洋渔业生产,为繁荣两岸的经济作贡献。
五、雕石筑室,建台有功
崇武的建筑石雕技艺在清代中期后已自成流派而名扬遐迩。各种专业工匠,又都身怀绝技走南闯北四处谋生。此时台湾已不像移民初期“人到辄病,病即死”,而是垦荒耕种“一岁所获数倍中土”、“一切农工商贾以至百艺之末,计工授值,以之内地,率皆倍蓰”。因此,崇武工匠东渡台湾也是平常之举了。
在台湾,不论小镇或大市,到处可见规制宏大的古庙宇,祭祀着从大陆祖地(主要是泉州和漳州)传去的神灵,其建筑也仿照闽南的式样,工匠则聘自闽南一带,崇武工匠成为最有实力的一支。据载,台湾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635)的鹿港“龙山寺”及全台最早兴建的妈祖庙鹿港“天后宫”,都为崇武匠师承建。尤其突出的是1920年由崇武溪底村大木匠师主持重建的台北万华“龙山寺”,其规模之庞大,设计之独特,技艺之精巧至今备受赞扬。
大量以大木梁架结构为主体的庙宇、民居的投建,使怀有独特祖传技艺的崇武溪底村人成批进入台湾,也陆续有人在那里定居。现在台湾桃园县的溪底村,就是清代后期在那里定居的崇武溪底村大匠师繁衍而成的村子。据有关的耆老回忆,1938年间有定居台湾的溪底木匠29户58人被视为“反日分子”驱赶出台湾回到祖地,没被赶回来的溪底村人还有100多户,只是这些人现在都已失去联系。
崇武工匠在台湾最有名气的还是五峰村的石雕师傅。清代后期,台湾岛上形成了一股石雕热,不但庙宇、民居及一些大型建筑物都大量采用由五峰石雕匠师加工的饰面石材和石雕工艺品作美化装饰,甚至日本占领者兴建总叔会,也特地到五峰村聘请工匠,民间建造陵墓更是普遍使用五峰石匠加工的石材墓料。
台湾岛上掀起的建筑风,吸引了众多的崇武石雕工匠。当年台湾几乎所有的建筑工场都是崇武五峰村蒋姓的石匠主持,因此在那里流传有“无蒋不成场”的说法。其时日本占领者对台湾人民使用铁器限制极严,出门不许携带,却特许石雕工匠携带铁器乘坐公共汽车和火车。石建筑的荒料不少也是选用福建开采的,后来五峰村有名的石雕匠师蒋龟音,获得日本占领者同意,在台湾鹿港开办石店,把闽北山区开采的石料运往台湾加工出售。此后别的石匠也这样办,崇武五峰山的“峰白”石料也开采运进台湾加工。
崇台亲缘(7),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 相关文章列表: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