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正月二十三填仓习俗
民间正月二十三填仓习俗导读:
老北京俗传正月二十三日为“小填仓”,二十五日为“大填仓”。清代,京师各大粮商米贩均祭奠仓神,鞭炮很盛。一般人家虽不致祭,但都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活储备。 正如清·《帝京岁时纪胜》载:“当此新
老北京俗传正月二十三日为“小填仓”,二十五日为“大填仓”。清代,京师各大粮商米贩均祭奠仓神,鞭炮很盛。一般人家虽不致祭,但都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活储备。 正如清·《帝京岁时纪胜》载:“当此新
老北京俗传正月二十三日为“小填仓”,二十五日为“大填仓”。清代,京师各大粮商米贩均祭奠仓神,鞭炮很盛。一般人家虽不致祭,但都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活储备。
正如清·《帝京岁时纪胜》载:“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日曰仓。”此外,全家人还要吃顿“□劳”。诸如薄饼卷“盒子菜”之类,亦谓之“填仓”。
其实,真正的“填仓”活动是在农村。在我国华北农村及北京郊区。农民们流传谚语“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平日农民生活很苦,填仓节时吃顿小米干饭杂面汤(杂面,指绿豆面的切条,老北京切面铺有售),就算改善生活了。
所谓填仓活动就是于正月二十五日黎明,家家户户都在院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圆圈,象征着粮囤。在里边放些五谷杂粮。有人说,这是祈望五谷丰登、粮食满囤的意思。
但是关于填仓节却另有由来。相传在很早以前,我国北方碰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未收。可是封建帝主不顾黎民百姓死活,同往年一样,横征暴敛,弄得怨声载道,饿殍遍野。却说有个看管粮仓的官吏,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将粮仓打开,救济了百姓。他知道这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放把大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这件事正发生在正月二十五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好心的官吏,重补被烧坏的“天仓”,就决定这一天为填仓节。不过,后来填仓的意义扩大了,人们又赋予了其它各种不同的含义。
民间正月二十三填仓习俗,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陕北的窑洞土炕 下一 篇:民间龙抬头风俗从何而来
- 相关文章列表:民俗 正月 习俗
- 搜索:民间正月二十三填仓习俗
- 搜索:民间正月二十三填仓习俗
- 搜索:民间正月二十三填仓习俗
- 搜索:民间正月二十三填仓习俗
- 搜索:民间正月二十三填仓习俗
- 搜索:民间正月二十三填仓习俗
- 搜索:民间正月二十三填仓习俗
民间正月二十三填仓习俗-搜索引擎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