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女婚俗:长住娘家与新婚之夜不同房(3)
惠女婚俗:长住娘家与新婚之夜不同房 旧时,惠安东部的崇武、大岞、小岞、净峰等地,曾流行一种奇特的习俗,曰“长住娘家”,即女子结婚后3天,就得回娘家长住,短则三年五载,长则十至二十年。在此期间,每年只
结婚时,惠东女穿的是上下全套黑衣裤,式样与平日相同,但无绣饰,显得典雅端庄。从整体看,惠东妇女服饰的色调柔和庄重,自上而下色调逐渐加重,给人以沉稳感。黑、蓝基调上所缀绣饰,打破服装的呆板格局;色彩不佻不乱,至为和谐,艺术效果强,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旧时惠东女多蓄发为髻,髻的花样很多,其中最令人赞叹的是“簸箕髻”和“短棍髻”。
“簸箕髻”,以竹片范圆框,鱼骨为架,直径约2尺许,高戴头上,将头发摊开,团团敷满,分绺扎牢,然后再插些银指钗为点缀。形如簸箕,又似佛菩萨的毫光。“簸箕髻”的梳洗,起码需三四人帮手,耗费半日。所以要两三个月才能梳洗一次,美则美矣,却太繁复费时,故今已不多见。
“短棍髻”,又名“高射炮髻”。以稻草和鱼骨为干,高约3尺,粗恰盈把,高戴头上,将头发摊开包匀扎牢,然后再插些银指钗为饰,高翘头上,确如高射炮。据发式专家研考,这比之元朝宫女的矗耸发型还要高擎一倍有余。其梳洗虽较“簸箕髻”为易,但仍须请人帮忙,亦颇费事,故与“簸箕髻”一样均已过时。
现今惠东女的常见发式,五六十岁的老妇脑后梳横髻,插几个头笄或银钗、塑料弯梳等;有的则包深色蓝巾,冬天髻两旁还要叠黑色丝料。年轻妇女或剪短发,或梳辫子;两条辫子各饰一别子,头顶留一束头发,称“中补”。崇武五峰村等地妇女,头顶套一个用铁丝缠上的黑绒线,做成辫式头架,额上头发处插上红、黄、绿三个塑料弯梳,再别上一块“万字花匾”(“卍”形,约8厘米见方,状如蝴蝶,用银丝串各色小珠子配上金黄色绒线或羊毛线扎成)。中年妇女的头饰处于老年与青年之间,梳辫子,但不佩“万字花匾”和头架。港墘村等地妇女,还喜在头顶横置一缎发束,扎上4个别子固定好,用黑丝绒铁头架(粗大呈弓形)假发向两耳垂下。
惠东女婚嫁时发式最奇特。旧时净峰、小岞一带姑娘出嫁,必须改变发式,即将少女的“髻尾”(辫梢处扎红黑绒线)改梳成蝴蝶般的发式,以示成人。这种变发式俗称“上头”。“上头”由姑姨或表姐妹或乡中姐妹来办。先在头上立高5寸许的“藤架”,前半头发把藤架盖住向后披,与后半发合拢,以红绒
惠女婚俗:长住娘家与新婚之夜不同房(3),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 相关文章列表:惠安女婚俗及服饰
- 搜索:惠女婚俗:长住娘家与新婚之夜不同房(3)
- 搜索:惠女婚俗:长住娘家与新婚之夜不同房(3)
- 搜索:惠女婚俗:长住娘家与新婚之夜不同房(3)
- 搜索:惠女婚俗:长住娘家与新婚之夜不同房(3)
- 搜索:惠女婚俗:长住娘家与新婚之夜不同房(3)
- 搜索:惠女婚俗:长住娘家与新婚之夜不同房(3)
- 搜索:惠女婚俗:长住娘家与新婚之夜不同房(3)
惠女婚俗:长住娘家与新婚之夜不同房(3)-搜索引擎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