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地区风俗 >> 方言和上海人的地域观念(2)

方言和上海人的地域观念(2)

时间: 2013年03月19日 来源:地区风俗 作者: 地区风俗 浏览次数:

方言和上海人的地域观念(2)导读:
上海人可以说各式各样的上海话:宁波上海话、上海本地话、绍兴上海话、无锡上海话、广东上海话,甚至山东上海话,但唯独苏北味儿的上海话难登大雅之堂。一口苏北上海话就是一道低人一等的烙印,这在上海人的观念里早

的宫女形象油然而生。从那时起,我便将苏北话奉为一种艺术的语言。这位同学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但不管什么都用苏北话或苏北腔来读,包括必修的英语和日语,但他的最爱是一本博尔赫斯的作品集。天天晚饭后,点上一颗烟,听他朗读淮版博尔赫斯成了我们寝室的终极享乐。
  
  也许是怀才不遇的缘故,隔壁房间一位从淮阴来的同学对这种用大兴苏北话来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行为颇为不爽。这位同学长得牛高马大,头大如斗,一双臭脚威震四方,我们管他叫Download。一个晚上,他在洗脚时对耳畔传来的盗版博尔赫斯终于忍无可忍了,便唰地拔出浸淫在热水中的双脚,不及擦干就破门而入:“王XX,弄额冈剥爱物忒伐标增勒。”接着一把夺过博尔赫斯,翻了几页,表情严厉地大声念起了《闯入的女人》。那个晚上,博尔赫斯的作品被呱啦松脆的语言和热臭的脚气重新诠释了,大师在世时若听到这段诵读,必定立志苦学这门生动的外语。我们寝室里的人都笑出了几块腹肌,唯独王同学没有笑,我们从此也再没有听到他的诵读了。
  
  去年欧洲杯时,上海台体育频道就推出了一个名为“笑谈欧洲杯”的节目,由三个海派笑星联袂主持。其中用苏北话为齐达内配音尤为搞笑,可谓深情并茂,娓娓道出了一个北非移民的酸甜苦辣。中国电影采用过很多方言对白——北京话,广东话,天津话,四川话,河南话,我想接下来最有表现力的可能的就是苏北话了。
  
  说起苏北话,不得不说到苏北人。就像当年大批爱尔兰人去美国修铁路一样,苏北人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不断涌入上海,不但为上海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凭借着祖传的“三把刀”(菜刀、剃刀、钎脚刀)推动了沪上餐饮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但苏北和苏北文化始终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
  
  虽说随着时代的进步,上海人一些狭隘的地域观念渐渐随风而逝,你在上海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是陕北人,我是东北人,我是胶东人,大家也喜欢结交四面八方的朋友。可是除了江爷爷之外,还有谁有这魄力敢在上海的主流社会堂堂正正地介绍自己“吾是江北人”吗?连刘翔爷爷在镜头前那骄傲的苏北口音都会让让一些人唏嘘不已:原来刘翔是江北人啊,也难怪,住在宜川嘛。刘翔的光辉形象仿佛转瞬之间就打了8折。
  
  在上海,对苏北人的歧视是以宁波人为甚。“宁波-苏北”配对在传统的宁波人眼中是绝对天不经地不义的。若是哪个宁波裔小伙娶了一个苏北裔的姑娘,必将成为老宁波们茶余饭后闲谈的焦点。宁波姑娘嫁

方言和上海人的地域观念(2),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吉林延边生日宴 下一 篇:天津传统文化印象

相关文章列表:地域观念 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