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地区风俗 >> 景德镇的兴衰(5)

景德镇的兴衰(5)

时间: 2013年04月07日 来源:风俗习惯 作者: 地区风俗 浏览次数:

景德镇的兴衰(5)导读:
建镇正好千年的景德镇拥有近千年的光荣,但假如不能在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重新证实自己,那么过去的历史越辉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失落感就会越强烈。   瓷都之争   2004年是江西景德镇建镇1000年。从1004年(

工作室”。

  虽然“邓希平工作室”目前才20余人,规模化生产尚需时日,年产值不到100万,但近十年的积累,她开始有能力在当地“新都民营陶瓷园”购买1000多平方的厂房。

  从产业角度看,邓希平的工作室仍是不折不扣的小公司,但这非凡轻易掩盖其真实价值:邓亲手制作的作品已是国宝级的,不少作品分别被景德镇陶瓷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收藏。2002年,中南海紫光阁在景德镇收了二十几件作品,其中邓的作品就有6件。邓的“300件郎红釉美人肩花瓶”多次选作国家主席出访的国礼,其中一件被收藏在日本天皇宫中。

  重振之道

  这些从建国瓷厂等老牌国有企业脱身创业的工艺人才,能否成为景德镇重振雄风的中坚力量呢?

  答案似乎仍未明朗。

  即使是脱胎其中的工艺人才,优秀如邓希平等,在接近10年的摸索中,也很少走上现代规模化企业的康庄大道。

  究其原因,首先是分解国有大厂之后碰到难以形成规模和工艺提升的难题。邓的突破性研发,均在建国瓷厂;“邓希平工作室”仍未获得足够的资本原始积累以供研发升级,邓感慨道:“希望要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的话,可以搞特种陶瓷,但我连测试的设备都没有,怎么搞啊?”

  更重要的,或许是企业家人才稀缺。景德镇从来都不缺优秀的工艺师,但几乎没有出现过能把工艺师们的工艺产业化规模化的企业家。这正是邓希平这一代人面临的最大挑战。

  记者注重到,邓希平对此已经有所熟悉,她说:“我们现在没有专职的营销人员和策划人员。新厂房建起来之后一定要有。”

  当地政府很可能也熟悉到了这一点,最近几年内,景德镇市长7次带队赴潮州“取经”。

  显然,走出传统思维并不是件轻易的事情。谈到是否有意引进资本扩大产业规模,邓希平的忧虑是,“产业规模一旦做大,可能导致产品单价下跌”。对咄咄逼人的潮州现代企业运营模式,邓希平仍持观望态度。谈及最大的愿望,她说:“我要在新厂房建一个很大很大的陈列室,将历代高温颜色釉的精品集中展出,告诉人们哪些才是历史上最好的颜色釉。”

  邓希平所经历的建国瓷厂和“邓希平工作室”,可以说是景德镇产业变迁的一个缩影。在景德镇采访了一周,记者感到,文化归依和文物心态,几乎是景德镇官民共同的情结。

  景德镇在保护历史文物方面是不遗余力的,这一点有目共睹——景德镇市政府以前在御窑旧址办公,为了保护御窑址,已下大力气全部迁出,并将这里建成御窑址公园。

  但是,历史和现实能

景德镇的兴衰(5),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娇羞野性:西安美女的古韵与时尚 下一 篇:黄河文化—多彩的黄土高原

相关文章列表:景德镇 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