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七夕习俗 >> 广州七夕节话乞巧(4)

广州七夕节话乞巧(4)

时间: 2013年07月18日 来源:七夕节 作者: 乞巧节 浏览次数:

广州七夕节话乞巧(4)导读:
乞巧节的高潮是拜仙:七夕晚上三更到五更,姑娘们焚香点烛,望月叩拜,一定要连拜七次 初听见广州现在还有人过“七夕”节的时候,心里微微一动。我记得我的爷爷奶奶不止一次提起过在老家过七夕的盛况,特别提到那些

,民间俗尚仿深宫。改将七夕从初六,南国尤存五代风”,意思就是说广州的七夕佳期是由七月初六一直延续到初八的。

在广州,最重视七夕节的是清朝,民国年间,著名作家欧阳山在《三家巷》中详细地描述了当年广州的七夕风情:“快活不知时日过,不知不觉又到了旧历七月初六”……那天,区桃歇了一天工,大清早起,打扮得素净悠闲,轻中的地方,放着一张擦得干干净净的八仙桌子,桌上摆着三盘用稻谷发起来的禾苗。每盘禾苗都用红纸剪的通花彩带圈着,禾苗当中用小碟子倒扣着,压出一个圆圆的空心,准备晚上拜七姐的时候点灯用。这七月初七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摆设停当,那看乞巧的人就来了。依照广州的风俗,这天晚上姑娘们摆出巧物来,就得任人观赏,任人品评。哪家看的人多,哪家的姑娘就体面。不一会儿,来看区家摆设的人越来越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哄哄闹闹,有说有笑,把一个神厅都挤满了。”

广州地区过七夕的风俗,到抗日战争爆发后,基本全部停止。抗战胜利后曾一度复苏,但因为当时正处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姑娘们大多都要参加生产劳动,并且已经实行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政策,她们基本没有闲暇准备“摆七娘”那些复杂的工艺品,所以这一民间传统活动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已基本绝迹。

2001年起,由于民间一众热心人的大力号召和宣传,七夕这一民间风俗在天河区的珠村,黄埔区的茅岗等几个地方相继重现。

●天河珠村连年乞巧

2001年,为了不让乞巧工艺在广州失传,天河区珠村的十多位老太太带领一群女孩,在广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的支持下,自筹经费,做了四五十件微型的工艺品,摆在“以良潘祠堂”展览,引起极大轰动,各大传媒争相报道。

去年,天河区、黄埔区在珠村、横沙村、沙浦村等地,组织了较大型的“摆七娘”工艺活动,由广州近代史博物馆首次采用录像形式制作资料收藏,并有许多精美的乞巧工艺品被摆到了广州闹市中心“仁威庙”展览,同时西关小姐展芳华的活动也用了“乞巧”做题材。

今年,天河区、黄埔区、番禺区的好些地方,都将七夕节的活动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当然,今日的“乞巧”已经不是当年的“乞姻缘”了,而是办成了民间工艺的大比赛,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2003年七夕天河区珠村东南社的整合,“七娘”,被广州市博物馆斥资怔集,将在博物馆内永久展览。

●民间记忆:我们村开始每年“摆七娘”


广州七夕节话乞巧(4),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山西七夕节 下一 篇:七夕情人节的发源研究

相关文章列表:七夕节 乞巧节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