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婚礼习俗 >> 其它婚俗与特殊婚姻形式(6)

其它婚俗与特殊婚姻形式(6)

时间: 2013年06月06日 来源:畲族婚俗 作者: 婚俗 浏览次数:

其它婚俗与特殊婚姻形式(6)导读:
畲族婚俗   畲族婚姻传统上极少与汉族通婚,在本民族内,忌讳同姓联姻。旧时,盛行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买卖婚姻。早婚现象严重,女孩长到八九岁就有媒人来提亲,婚龄多在15岁至19岁,20岁以上结

如下:证婚人牧师身着白色罩衫,左臂披红绸带,手持“圣经”,站在圣坛上;在婚礼进行曲中,新娘手挽着新郎走向圣坛,双双用手按着“圣经”,接受牧师的祝福;牧师先问新郎、后问新娘:“你愿意与×××结为夫妻并与她(他)同患难、共享乐,直到永远吗?”新郎、新娘一一回答:“我愿意!”于是牧师致辞:“我以上帝的名义宣布×××先生与×××女士正式结为夫妻!”接着,牧师用红绸带将新郎、新娘的手绕在一起并口诵:“上帝祝福你们永结同心,白头偕老!”然后,新郎新娘交换戒指,男左女右,戴在无名指上;最后,新郎、新娘同唱“爱的真谛”,婚礼便告结束。

  如今,基督教信仰者的婚礼仍是按例到教堂中举行。但从教堂出来后,一般还要设宴请客和闹洞房等。

  新式婚礼

  民国时期,风气渐开,初兴新式婚礼,名曰“文明结婚”。即假一公共礼堂或大厅,邀集亲友来宾,并请一当地知名人士为证婚人,双方家长为主婚人,媒人为介绍人。新郎、新娘在男女傧相的陪同下,由一对花童(两个手捧花蓝的小女孩)引导,缓缓入内,此时乐队奏乐或唱机播放唱片。随后的程序是:证婚人展读证书,新郎、新娘相向行礼(三鞠躬),交换饰物,新郎新娘、证婚人、介绍人、主持人等各署印章,证婚人、介绍人、来宾代表、主婚人分别致词,新郎新娘向证婚人、介绍人及男女来宾分别鞠一躬、向主婚人三鞠躬以致谢。礼毕摄影留念,并设宴待客庆贺。有的人举行更为简便的集体结婚、茶话结婚、旅行结婚等。不过,当时仅有少数机关公务人员和知识界人士举行这种文明结婚,而一般民众仍沿袭古礼。

1949年以后,婚嫁礼仪大改革,旧俗陋习日益削弱,新式的集体婚礼、旅行结婚、家庭简办婚事等蔚然成风。80年代以前,婚礼仪式普遍比较简朴,置几桌便宴请客,或分发糖果、开茶话会庆贺,即可。有的只给亲友同事各送一小包喜糖等。行拜堂之礼已少见;嬉闹洞房也趋于文明;许多婚嫁禁忌在当代年轻人的观念中多已无存。因封建积习甚深,一时难于彻底清除,在农村地区,不少人家还依古礼行事;即使在城镇,某些旧礼俗亦未绝迹,但那已不是当时社会的崇尚和主流。80年代以来,旧婚俗中繁琐排场的风气,重又抬头,有的较前更为浓厚,婚礼中大操大办,高额花费,成为时髦。城市中,婚宴多在餐馆举行,互相攀比,故易于铺张。在福州,喜筵中的“酒包”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变化,有的终席给来宾分发塑料桶或其它日用品,内装酒、罐头、水果、糕点或其他干货;有的


其它婚俗与特殊婚姻形式(6),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汉族的三朝回门婚俗 下一 篇:高山族-婚俗

相关文章列表:婚俗
·惠安小岞重现传统婚礼 
·阿昌族的抢亲 
·苗族婚俗 
·傣族婚俗 
·壮族婚俗 
·壮族婚俗-夜婚 
·壮族婚俗-隔街相望 
·香港传统婚礼习俗是怎 
·背新娘习俗 
·壮族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