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景区风俗 >> 佤族:穿越时空的鼓声 如醉如痴的舞蹈

佤族:穿越时空的鼓声 如醉如痴的舞蹈

时间: 2013年12月04日 来源:丽江古城 作者: 佤族 浏览次数:

佤族:穿越时空的鼓声 如醉如痴的舞蹈导读:
佤族自称“阿佤”,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今天的佤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孟连、耿马等县,现有39万人。

    佤族自称“阿佤”,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今天的佤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孟连、耿马等县,现有39万人。

  佤族人居住的地方处于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的南段一带。这里山峦重叠,平坝极少,被称为“阿佤山”。山里气候比较复杂,盛产经济林木。密林深处,栖息着象、虎、豹、熊、鹿、麂子、野猪等珍贵野生动物。佤族人过去长期刻木记事,因此,与木头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缘分由佤族人崇拜的木鼓体现出来。

佤族:穿越时空的鼓声 如醉如痴的舞蹈

云南佤族村寨

  木鼓是佤族人所特有的鼓种,佤语称“克罗”,多以直径0.8米、长约2米的红毛树整木雕凿而成。佤族人视木鼓为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是佤寨民众赖以生存的保护神,也是佤族人民用来驱邪捉鬼、召集部落成员、告急友邻、出征战斗的重要器物。佤族的宗教、歌舞、饮食、服饰、礼仪风俗等等,都和木鼓紧密相连。

  在佤族的每一个村寨几乎都有一幢或几幢木鼓房,是佤族人用来供奉木鼓的地方,也是佤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物。木鼓房是佤族的神圣之地,就像其他民族的宗教庙宇一样。木鼓房里一般都有公、母两只木鼓。公的个头较小,显得细瘦苗条,母的则很粗壮,鼓身很大。公木鼓用红毛树,母木鼓用麻公树制成。由于所用木质不同,公木鼓发音高亢清亮,母木鼓沉浑悠扬,响声遥远。

佤族:穿越时空的鼓声 如醉如痴的舞蹈

佤族人家

佤族:穿越时空的鼓声 如醉如痴的舞蹈

采茶的佤族女子

佤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关于木鼓有许多民间神话和传说,均与佤族先民们的神灵崇拜、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有紧密联系。围绕着木鼓而举行的拉木鼓、跳木鼓房、敲木鼓和祭木鼓等一系列活动,构成佤族庄重而又热烈的盛大节庆活动,是佤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每年12月是拉木鼓最吉祥的日子,整个过程一般需要十天。首先由头人和魔巴(巫师)带领部分群众,在黑夜到选定做木鼓的大树旁献上贡品,鸣枪驱鬼,再由魔巴念咒祈祷并挥斧砍树数下,接着佤族小伙子们轮流砍树,彻夜不停,直到将树砍倒。然后他们捡三块石头放在树桩上,即给树鬼的买树钱,之后就截一段2米多长的树干,凿出树耳,穿上藤条,便是要拉的木鼓了;次日清早,全寨男女老少穿戴好盛装来到山上,由魔巴挥舞树枝领唱并指挥,众男子分两边手拉藤条,应声合唱,拉动木鼓,妇女助威呐喊,老人和小孩送水、送酒、送饭。拉木鼓气势浩大,是佤族人剽悍、团结的充分体现。木鼓在寨门外要停留二至三天,待杀鸡卜卦选好时辰后,举行隆重的剽猪、剽牛仪式,全寨人再一齐将木鼓树拉到木鼓房旁的场地上


佤族:穿越时空的鼓声 如醉如痴的舞蹈,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云南丽江纳西族传统的民俗活动介绍 下一 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列表:丽江古城
·哈尼族:水乡梯田文化  
·云南丽江纳西族传统的 
·丽江古城景区民风民俗 
·丽江古城景区民风民俗 
·丽江古城景区民风民俗 
·丽江古城景区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