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惠女风俗 >> 崇台亲缘(2)

崇台亲缘(2)

时间: 2013年03月20日 来源:惠女风俗 作者: 惠女风俗 浏览次数:

崇台亲缘(2)导读:
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教授在《特别的崇武》一文中深情地说:“中国的很多地方我都去过,有些地方大体只能去一次,崇武离北京很遥远,而我已去过多次,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去的。那地方毕竟是有着和别处不同的特别。”是

  崇武港渡台的地理优势,还有更重要的方面。早年使用的是木帆船,靠潮流及风力航行。其时台湾的港澳也都还是天然状态,沿岸则是大片浅滩。因此航船要在涨潮将满时才能顺潮进港,去迟了不成,去早了也难进,此时进退两难,遇上风云变幻而死难者不少。航海人逐渐掌握了这一规律,都懂得应选好停泊候潮地点和启航时间,从而发现崇武港最佳。据台湾《彰化县志》载:“彰邑与泉州府遥对,鹿港为泉、厦二郊商船贸易要地。内地来鹿者……北风以崇武为最,獭窟次之。故北风时,渡船来鹿,必至崇武、獭窟放洋……鹿泉、厦郊船户欲上北者,虽由鹿港聚载,必仍回内地各本澳,然后沿海北上,由崇武至莆田、湄洲、平海……”

  崇武港的这种渡台地理优势的发展,历史上留下多则生动的记载:

  明代后期镇守晋江石湖的水师将领沈有容在《仗剑录》中记述:万历三十年91602)“九月初二日,贼由浙回万安所,攻城焚船,掠草屿耕种之民,泊西寨十日,容整船崇武以俟。贼闻知由乌丘出澎湖复往东番,容遣渔民郭廷侦之。十二月十一日统舟师二十四艘往剿……次日遇贼艘于洋中……救回漳泉渔民被掳者三百余人。”

  现保存在崇武天后宫,系兴泉永海防兵务道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立的石碑,碑文载:“乾隆丁未(1787),公中堂大师渡台剿匪,由崇发舟,神庥护助千艘咸捷……”撰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的《重建崇武天后宫序》也载:“乾隆丁未岁,公中堂福,祷神默佑,平定东宁,舟师稳渡,凯音立至,神有翼赞殊勋……”又载:“嘉庆壬申岁(1812,延建邵道李□渡台催谷,捐奉重建……”

  《清德宗实录》载,光绪十年十一月初七日(1884.12.123)清廷谕云:电寄曾国荃……台事万紧(注:法军入侵台湾),叠谕杨岳斌调度南洋五船援台……查照吴鸿源于惠安县属之崇武、獭窟等澳渡台之路,相机赴台援剿……

  以上记载表明,明代后期军事当局已发现崇武乃船只渡台的最佳地点,清代的几次大规模渡台军事行动也都由崇武发舟始得顺利,证实了崇武确为“渡台捷径”。崇武民间航海界很早就流传使用一本手抄的航海《针簿》,据传初编于清乾隆年间,后又不断补充。书中详细记载自崇武港出发航行台湾各港口的“针字”(即航向航法)及台湾港澳的自然环境情况,也可见崇武与台湾地理上的密切关系。“朝发夕至”是早年木帆船渡台的基本要求,而由崇武启航最顺,这就使崇武与台湾紧密相联。

  二、武略文韬,开台树勋


崇台亲缘(2),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惠女服饰风采 下一 篇:惠安婚俗

相关文章列表: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