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闽台风俗 >> 福建原始宗教的文化内涵——以昙石山文化为例(6)

福建原始宗教的文化内涵——以昙石山文化为例(6)

时间: 2013年05月21日 来源:宗教文化 作者: 宗教文化 浏览次数:

福建原始宗教的文化内涵——以昙石山文化为例(6)导读:
福建原始宗教的文化内涵——以昙石山文化为例 钟礼强 (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原始时代,人们往往把自然现象超自然化,迷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万物,并

还是旧大陆,都盛行过这种早期的原始宗教,我国自然也不例外。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图腾“是表示一氏族的象征或徽章的”。朱天顺先生在《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中也说,“图腾既是崇拜的对象又是该族的名称或标记”。关于我国历史上一些古代部落曾奉行图腾崇拜的问题,早有学者从考古学,也从民族学角度进行论证。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资料中,这种资料并不鲜见。就昙石山文化而言,在陶器上出现的早期几何形花纹,有绳纹、篮纹、堆纹、镂孔、凹点纹、曲折纹、圆圈纹、方格纹、叶脉纹等,线条是其基本元素,以曲线为主组合成面,再由面构成形体,具有与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共同的特征,十分引人注目。自从昙石山遗址发现以来,学术界就一直关注其陶器上的几何形花纹,并作专题研究。1978年在江西召开了南方地区印纹陶问题学术讨论会,学者们对原始人为什么要用几何形纹饰来装饰陶器持有见解,概括起来有三种不同意见[28](55-56),其中就有认为与图腾的信仰有关。
据目前已发现的我国东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资料,从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凤象牙雕刻、双龙凤纹骨匕、鸟首形陶器座等艺术品[29]来看,似乎表明江浙地区的原始氏族以“鸟”为图腾信仰;而在其他地域原始氏族的图腾,至今没有发现有关的遗物或遗迹。但是,从古代文献记载,如《说文解字·虫部》蛮字条下释:“闽,东南越,蛇种。”《太平御览》卷一七○“州郡郊”也同样说:“闽州越地,即古东瓯,今建州亦其地,皆蛇种。”这已明白无误地直指“闽”这个“东南越”,或“闽州越地,即古东瓯”,是崇拜蛇图腾的。经研究,闽越族体是在当地原始氏族部落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福建境内及瓯江流域的浙江南部存在的一种几何印纹硬陶遗存,无论是分布地域或存在时间,都大体上同闽越族相吻合,因而可以认为它是闽越族的物质文化遗存。[30][31]而这类遗存是在该地区先前已经存在的新石器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这在闽江下游地域的昙石山文化表现得非常清楚。
在昙石山文化遗址中,新石器文化层同几何印纹陶文化层是彼此叠压着的,如著名的昙石山遗址、溪头遗址、庄边山遗址以及东张遗址等,都是新石器文化层在下,其上便叠压着几何印纹陶文化层。由此推测,闽越族蛇图腾崇拜很可能起源于昙石山文化。昙石山文化的早期印纹陶向昙石山上层文化时期及其以后闽越族的几何形印纹硬陶方向发展。昙石山上层文化层时期,同时伴出的还有几何形图案的彩

福建原始宗教的文化内涵——以昙石山文化为例(6),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闽台信众最多的医药之神 下一 篇:五缘”根深 闽台交流一衣带水

相关文章列表:昙石山 宗教文化 福建 厦门大学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