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闽台风俗 >> 神勇的海峡两岸藤牌兵(上)(2)

神勇的海峡两岸藤牌兵(上)(2)

时间: 2013年05月28日 来源:闽台缘 作者: 海峡两岸 浏览次数:

神勇的海峡两岸藤牌兵(上)(2)导读:
 图为藤牌材料。 图为藤牌兵所持藤牌与战刀(云南斩马刀)。 图为造型古朴的郑军藤盔(1961年征集于福建漳浦县民间)。 图为17世纪郑氏王朝时所使用的藤牌(台湾彰化田尾乡睦宜村)。 图为漳州藤牌。林盛发  文/供

作战单位,每个军官可以带200人,战时归统兵官指挥,其组织基本上还是按照明代卫所制度编制。后来俞大猷因故被贬山西大同,另一抗倭名将戚继光继承并发扬了他的藤牌兵战术思想,创立了独步天下的“鸳鸯阵法”——为了适应在江南水田(田塍或泥泞)的地区抗倭,这在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有详细的描述。藤牌在抗倭斗争中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不仅铸造了新一代的民族英雄,而且也为福建藤牌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新的篇章。
  不过,在明代,无论是俞大猷,还是戚继光的藤牌兵,他们都只是作为局部的战术组合而存于主体之中,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战斗主体,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讲,真正把藤牌兵推上历史前台的,并赋予新的内容和价值及生命力的,则是民族英雄郑成功。
  二
  1644年清朝入关以后,铁骑横扫大江南北。郑成功坚守东南一隅,誓与清廷不共戴天,军中设有极具地方特色的藤牌兵,专门训练用作冲锋陷阵的主力,以对付清军的骑兵。藤牌兵是郑成功的子弟兵,多为漳州、泉州人,这是郑成功根据闽南人好勇斗狠、灵巧多变、重义轻生及善习水性的特点组建的,使用的武器是一面藤牌、一把长刀。藤牌用于防御,长刀锋利可削铁甲,可谓一守一攻,配合默契。这支独立的藤牌兵参与抗清是在1651年5月。可以说,自其加入战斗之日起,便充分展示其特殊作用和威力。当时郑成功率兵攻打漳州海澄,清漳州总兵王邦俊率骑兵一千、步兵二千在磁灶阻击。战斗中藤牌兵奋勇争先,与其他兵种联合击溃清军,这是郑成功藤牌兵首次打败清军的记录。随后在1652年三月的长泰战役、1656年9月的宁德战役等几次省内抗清战斗中,藤牌兵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659年5月,郑成功挥师北上,攻打驻守在长江南北交通要冲瓜州的清军,在战斗中藤牌兵将领韩英、杨祖等身先士卒,率先登上云梯攻入瓜州城内。占领瓜州后,郑军又直逼清军驻守的另一重镇银山。在这次战役中,藤牌兵更是英勇出众,胆略技击过人。当遇到敌人大队步骑兵时,则使用密集队伍把藤牌擎起作为掩蔽,起到限制敌人弓马的作用;如果发现敌人散开,立即变为小队,单兵活动范围为前进八尺、后退一丈,进退灵活作战。正如清人计六奇在《明季南略》中所描述:当清军骑兵进攻时,藤牌兵“严阵当之,屹然不动,俱以团牌自蔽,望之如堵。清军三却三进,郑阵如山,而清之长技尽矣。遥见郑兵背后黑烟冉冉而起,欲却马再冲而郑兵疾走如飞,突至马前杀人矣。其兵三人一伍,一兵执团牌蔽两人

神勇的海峡两岸藤牌兵(上)(2),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十二城隍见证九闽历史 下一 篇:台湾涉漳旧地名(四)

相关文章列表:海峡两岸 郑成功 荷兰 藤牌兵 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