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闽台风俗 >> 生根深耕台湾的漳州人 (中)(2)

生根深耕台湾的漳州人 (中)(2)

时间: 2013年05月28日 来源:闽台缘 作者: 闽台风俗 浏览次数:

生根深耕台湾的漳州人 (中)(2)导读:
  先民渡海·海峡夜浪(油画 冉茂芹作)林盛发 文/供图  三、深耕与建树  今日台湾人民能够生活在台湾这块土地上,无一不是台湾先民一滴滴血汗造成的。“百般武艺,不如锄头锄地”,漳州人入台伊始,就凭着一双

南、凤山一带,其中以林凤、陈泽率部的垦区,拓垦面积最大,收成最多,成绩最显著。林凤率所部设镇屯垦于赤山堡,称为“林凤营”。陈泽率部在台南至嘉义一带驻垦农耕,并到漳州组织移民入台开垦。其夫人郭氏和胞弟陈丑、陈亥、陈拱及陈氏族人也纷纷从祖籍地浮宫霞寮迁居台湾,开发今嘉义、彰化、台南等地。铜山何替仔,率领所部拓垦太子宫堡和铁线桥堡(今台南县新营镇、盐水镇、柳营乡及东山乡一带)。云霄何祐率部驻垦社寮岛(今基隆港中的和平岛)。
  与此同时,由于大量官兵眷属和漳泉移民大量涌进台湾,有力地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建设。诏安人徐远招佃开垦大槺榔西堡(今嘉义县六脚乡、朴子镇一带)。龙溪人杨巷摘、陈子政等开垦嘉义六脚佃庄;蔡振龙、陈隆等开垦嘉义更竂庄;方姓族人与同安人林姓族人招佃开垦高雄赤山仔。平和人林宽老、李达等开垦嘉义林内庄、潭仔墘庄;林虎、陈天楫等开垦嘉义后崩山庄;林一开垦云林崙仔顶庄。漳浦人向妈穷开垦云林潭庄。漳州人陈石龙等招佃开辟云林崁头顶;王锡祺招漳州人、同安人开垦淡北唭哩岸(今台北市北投区吉利)。从而,使这一带成为闽南人特别是漳州人的开垦拓殖之地。
  清政府统一台湾后,漳州移民在拓殖垦地上,更有着不俗表现和惊人业绩。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总兵张国、副将刘源沂(南靖县人)、黄鹏爵(漳浦县人)率领一支以漳州人为主的部队入垦大肚山麓东侧(今台中市南屯区),并在今台中市成立新庄仔、大墩、桥仔头等村落,成为最早的聚落“南屯”。南屯最早的地名叫“犁头店”。据说,由于农事大兴,翻土的犁头需求量很大,在垦区出现了很多打造犁头和其他农具的打铁店,于是有了“犁头店”之称,至今沿用。这是大陆移民拓辟台中盆地的开始。张国是台中盆地的开山祖,他死后,归祖籍入土安葬,但台胞为他建庙祭祀。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总兵蓝廷珍(漳浦人,雍正年间任福建水师提督)率领队伍,拓垦大片荒地,号称“蓝兴堡”(今台中市部分和台中县太平、大雅、乌日乡一带),是清代最大规模也最有影响的官屯。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72年)到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吴凤(平和县人)被推荐为阿里山理藩通事,任职四十七年。早年他跟随父亲在台湾诸罗垦狩,开发今云林县竹崎乡,并与兄弟民族通好,最后还为民族团结而献身。现台湾嘉义有“吴凤庙”、“吴凤成仁处”、“吴凤故居”和“吴凤墓园”等古迹。
  雍正十二年,林成祖(原名秀俊,漳

生根深耕台湾的漳州人 (中)(2),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生根深耕台湾的(上) 下一 篇:台湾涉漳旧地名(三)

相关文章列表:台湾 漳州人 民俗 高雄 情况 民间
·台湾涉漳旧地名(三) 
·生根深耕台湾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