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闽台风俗 >> 三块清朝匾额 牵出两岸情缘(2)

三块清朝匾额 牵出两岸情缘(2)

时间: 2013年05月28日 来源:闽台缘 作者: admin 浏览次数:

三块清朝匾额 牵出两岸情缘(2)导读:
     “杖乡同赓”匾  “槐香桂苑”匾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与多方辗转,三块清朝匾额在德化县民间收藏爱好者的护送下,日前来到泉州市博物馆安家落户。这三件文物为:清同治“槐香桂苑”木匾额、清光绪“熙朝

月 榖旦”。
  “杖乡”指代六旬老人,语出《礼记·王制》:“六十杖于乡。”“孺人”原为古时妇人封号,也用于对妇人的尊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杨彦杰告诉记者,这大概是吴光亮为其妻的祖母祝寿时的贺匾,匾中出现了吴光亮在台湾的官职,可为当年“开山抚番”的实证之一。
  据了解,八通关古道是全台所有清代步道中,唯一存留至今的一级古迹。在台湾,至今依然留有吴光亮“万年亨衢”的巨石题字以及其弟吴光忠具名献立的“开山佑民”、“佑我开山”的匾额。
  为官修史传佳话
  与吴光亮同是广东人的陈培桂,也同样是在同治年间赴台任职的清朝官员。有关资料显示,1869年(同治八年),陈培桂到台湾担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又称“淡水同知”,为台湾清治时期的重要地方官员,官职品等为正五品),专司负责北台湾内政,为驻守於淡水厅的地方父母官。期间,陈培桂修编了《淡水厅志》,为台湾当地的方志整理编撰工作作出了贡献。
  在淡水为官前,陈培桂还在福建沙县署知县两年,在澎湖当过通判一职。这位广东官员在沙县执政期间,还留下了一段政绩佳话:沙县旧时有溺杀女婴的恶习,陈培桂得知后,下令严禁溺杀女婴。他命人刊印溺女图,派人挨家挨户散发,广为宣传。并捐款建立育婴堂,按月拨给一定的经费作为雇乳母的费用。女婴两周岁后,任凭平民领回抚养。两年后,溺杀女婴的恶习有所改变。
  字迹保存清晰的“槐香桂苑”木匾额,左边阳刻两竖行“诰授奉政大夫特授澎湖通判沙县知县陈 为”,右边阳刻两竖行“太学生黄峻峰立 同治丁卯六年十月 吉旦”。陈建中说,通过匾上文字的记载以及有关史料的研究和对照,基本可以判断这块匾额中的“陈”为陈培桂。杨彦杰认为,“槐香桂苑”的意思大概是赠匾人希望对方能在科举之业上有所成就,这也是中国匾额文化的题材之一。
  闽南名茶入台湾
  台湾的恒春县有琼麻、洋葱及港口茶等“三宝”,其中又以港口茶最为奇特。
  说到港口茶,就必然提到清朝于恒春设县后的第一任县太爷、喜欢品茶的周有基。据《恒春县志》载,1876年(清光绪二年),周有基从福建安溪带了乌龙、绿茶、红心尾、雪梨等四种名茶回到恒春,分给境内的农民种植,其中以港口地区在土壤和气候上最适合种植,因此留存至今,“港口茶”因此脍炙人口。
  在“熙朝逸叟”木匾额上,左边阳刻“赏戴花翎知府御补用清军府署理沙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周   为”,右边阳刻“耆民黄亦圮立  光绪廿九年岁次葵卯十月   吉旦”。

三块清朝匾额 牵出两岸情缘(2),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两岸壶嗣吴同根并蒂 下一 篇:陶瓷文物见证闽台一家亲

相关文章列表:三块 清朝匾额 牵出 两岸情缘 古代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