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闽台风俗 >> 泉台同根 数数宫灯(2)

泉台同根 数数宫灯(2)

时间: 2013年05月29日 来源:台湾习俗 作者: 闽南风俗 浏览次数:

泉台同根 数数宫灯(2)导读:
台胞在东石嘉应庙数完宫灯,还举行仿古春祭赏灯赏歌舞 N本报记者 李贤斌 吴月芳  陈金兰 陈世国 陈丽娟  曾小琴 林姿 田米  实习生 吕旭东 元夜踏灯·泉州    “一、二、三……庙里悬挂着37对宫灯,看样子去年东石镇

宵佳节,昨晚金门乡亲还赴泉州赏花灯。

“拔拔灯”游走成“龙”照乡间

成串的灯笼游走在乡间,宛如一条长龙蜿蜒前行,将夜的山村装扮得如同白昼。昨晚,游灯迎郡主传统民俗活动在南安英都举行。游灯活动从昨晚6点开始,数百米长的灯笼阵一直到10点多才结束。

公鸡灯凤鼓灯闹元宵

  
    天刚擦黑,“拔拔灯”就出场了,先是从洪承畴故居请出“郡主妈”,一路前行到洪氏家庙,然后沿着英都的良山、荣星、霞美等3个洪氏宗亲乡村巡游。昨晚共有11对“拔拔灯”出场,一对一阵,每阵参与的人数从数十人到一两百人不等,每阵领头由一名青壮年胸前缚扁担,肩负大绳,作船夫拉纤弓身前行,拉动灯阵向前行进,状如“拔船”。“拔拔灯”一词由此而来。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人扶住灯绳“护灯”,整个灯阵伴着整齐响亮的号子声前行。
  
    沿着乡村一路走来,但见各阵间还穿插着“大鼓吹”等丰富多样的表演,场面壮观。有小孩举着公鸡灯、凤鼓灯追逐奔跑,不时点燃一颗单炮,“啪”的一声怪响,有人捂着耳朵,有人逃得更快。忽然,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郡主来了!”顿时,欢腾的灯街停止了喧哗,男女老少皆探头张望着,欢叫着,呼喊着。
清初就有“拔拔灯”
 
    南安洪承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洪榕光给记者讲述了“拔拔灯”的由来。原来,清初开国功臣洪承畴之孙洪奕沔(音mian,上声)是洪承畴唯一的孙子,有一年山东发生饥荒,洪奕沔奉命前往赈饥,因朝廷银两不够,他就把家里祖传的数千两银子悉数充饥赈灾,“室为之空”。因其善举,世人称之为“洪佛子”(像菩萨一样好心肠),后来,满族王爷和硕亲王获悉此事,招为女婿,称为郡马。
  
    洪奕沔成亲后,远在泉州居住的洪奕沔的奶奶思孙心切,很想让孙子带上格格身份的孙媳妇回乡以了心愿,但郡马、郡主都住在京都,路途遥远,加上郡主出宫有很多限制,无法成行。孝顺的格格为满足奶奶的心愿,专门请京城有名的雕刻师雕刻了一尊自己的塑像,千里迢迢从京城送来泉州洪府。瞧,郡主头戴凤冠,身穿粉红衣裙,是那样文静端庄、如花似玉,犹如天仙下凡一般。郡主的塑像用香樟木雕刻,一直由洪奕沔宗亲保存,每当元宵佳节,便用花轿迎“郡主”出来观赏花灯,也让家乡人一睹郡主的风采。
  
    洪榕光说,原塑像在解放初被毁,现在的郡主塑像,是“文革”后重新雕刻的。游灯迎郡主的活动,从清康熙开始,这一习俗保留至今。去年,“英都拔拔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社

泉台同根 数数宫灯(2),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两岸同宗同文一脉牵 下一 篇:洞房诗歌会

相关文章列表:泉台 同根 宫灯 英都 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