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闽台风俗 >> 云霄威惠庙见证闽台缘(2)

云霄威惠庙见证闽台缘(2)

时间: 2013年06月03日 来源:闽台缘 作者: 闽台风俗 浏览次数:

云霄威惠庙见证闽台缘(2)导读:
                                                                                                                                                                                   

像,两侧撰联“巾帼长征临海峤,中原南下靖云霄”;左侧为许天正神龛,悬匾“建功南郡”,书联“同来启士标青史,共起兴文惠庶民”。大殿两侧设左右两庑,右为王女“柔懿夫人”陈怀玉殿,两侧镌行书联句“柔顺堪钦克佐父兄基业,懿恭作则事传巾帼芳徽”,为“太学生先登薰沐敬题”;左为“王子”陈珦殿,两柱镌行书“文武兼全壮鸿图于启宇,英灵丕著承燕翼以流馨”,大殿内存明代方形石炉一座,宽0.8米,通高、厚各0.5米,下立四足,正面镌“崇祯壬申(1632)春王正月金浦刘登枢舍”楷书,字径6厘米,竖排7行,各行2字,是现存庙内年代较早的石雕文物。
  圣王香火漂洋过海
  北宋时,漳州府各县都建有祭祀陈元光的威惠庙。明清以后,威惠庙遍及闽南城乡,大小庙宇多达200余座。随着漳州民众迁移到台湾,威惠庙“开漳圣王”香火也传到台湾地区。由于开漳圣王为台湾移民的主要信仰,因此早期台湾的地方发展,多是以开漳圣王庙为中心点向外延伸,如北台湾知名的金山老街、基隆庙口,都是循此模式。至今,“开漳圣王”仍是漳州和台湾地区主要的民间信仰。
  台北市尖顶开漳圣王庙,奉祀陈元光及其部属李伯瑤、马仁两位将军。康熙末年,漳州府人氏黄某携带家眷,还带着“开漳圣王”香火渡海到台垦荒。走到台北碧山的尖顶,忽听嗡嗡的声音,且不绝于耳,停下脚步,发现声音从身前一块石下小洞传出。他们认为此处是建开漳圣王庙的好地方,于是将“开漳圣王”香火供奉在石洞中。直至清乾隆十六年,碧山尖顶山下一带,土匪猖獗,打家劫舍,民不聊生。有一天,匪徒又在山下聚集,谋划抢劫,忽然看到尖顶山金光四射,战鼓齐鸣。只见供奉圣王香火的石块分裂为三,中块乃圣王化身,而另两块石块即为李伯瑤、马仁将军仍立在原地不动外,周围散石直向土匪滚去。土匪们落荒而逃,从此尖顶山一带再无匪患。庙宇周边民众闻讯,前来拜谢、祈福,香火更加旺盛。民众感念“开漳圣王”的保佑,纷纷捐资扩建其庙宇。有一次,尖顶山发生地震,山崩地裂,而圣王庙安然无损。当地民众更加信奉圣王,多次扩建庙宇,使之成为当地最大、最壮观的庙宇。台湾各地人士也纷纷前来祈求神灵,将香火分割到台南、南投等地,甚至将香火带到美国、新加坡等国家。
  台湾同胞很多都是漳州移民后裔,他们对开漳圣王陈元光戍闽安民、开漳建漳的历史功绩十分敬仰,而把“开漳圣王”作为他们思念故乡、爱国报本的一种寄托。因此,台湾大部分“开漳圣王”官庙都曾回到云霄祖庙

云霄威惠庙见证闽台缘(2),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闽台移民史:血浓于水的血缘亲情 下一 篇:台湾张氏根在云霄西林

相关文章列表:闽台 云霄 威惠庙 见证 闽台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