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闽台风俗 >> 元宵夜 跨火过

元宵夜 跨火过

时间: 2013年05月29日 来源:台湾习俗 作者: 闽南风俗 浏览次数:

元宵夜 跨火过导读:
在民间,延续了近两千年的元宵张灯活动,已成为元宵节的代名,故元宵又叫“灯节”。殊不知在闽台两岸民间,元宵节还有个和张灯

元宵夜 跨火过

黄炳钦  文/图
  元宵夜饭刚吃过,“跨火过”序幕便拉开了。
  又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民间,延续了近两千年的元宵张灯活动,已成为元宵节的代名,故元宵又叫“灯节”。殊不知在闽台两岸民间,元宵节还有个和张灯历史一样久远的老少同乐的节庆活动——“跨火过”。
  “跨火过”的时间在元宵节晚上;地点不拘,阔地晒场、大街小巷都可以,大户人家也可在自家庭院里举行;点火的材料,泉州地区用的是稻草;莆田地区用柴禾,叠有三四尺高;东山岛民间用旧竹筐、旧畚箕,或春节前家里清理出来的损坏拆开的旧家具,含有去旧迎新之意,据说用装过猪圈粪的旧畚箕点燃的火焰最能驱灾除病,故以前每逢元宵节临近,东山的养猪户都要把装过猪圈粪的旧畚箕贡献出来晒干备用。跨火过的仪式不必很隆重严肃,元宵节晚上吃过饭,相邻的几家人把早已备下的烧火堆的材料拿出来,找一块空旷的地方,堆在一起,点上火,“跨火过”就可以开始了。莆田地区民间元宵节则是抬着棕轿跳火堆,和闽南的“跨火过”有所不同。
  大孩子是“跨火过”活动的急先锋。元宵夜饭刚吃过,他们就早早来到“跨火过”的场地,等待大人来点燃火堆,然后在熊熊燃烧的火堆上来回跳跃,给“跨火过”带来一个热闹的序幕;接着亮相的大多是抱着年幼的孩子的步履稳健的中年人;最后上场的自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伯伯、老婆婆。他们等着火堆的火小了,弱了,才迈着缓慢的步伐接近火堆,然后积聚力量,大步从火堆上跨过去,嘴里边大声念着“跨火过,食百二岁”,以表达他们内心的良好祝愿,以揭示“跨火过”活动的民俗内涵——跨过元宵夜的火堆,预示着新的一年身体健康,无灾无祸;年年元宵“跨火过”,平平安安活到一百二十岁。
  “跨火过”活动并不排斥过路陌生人的参与。小伙子、大姑娘和路过的行人掺杂在一起,不断穿插在这三拨人中加入“跨火过”的行列。一时间,火焰燃烧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大人维持秩序的呼喊声,融成元宵节夜的一支老少同乐的交响曲。仪式结束后,人们慢慢散去参加元宵节夜的其它活动,火堆留下的灰烬则留待第二天早起才打扫。有的孩子们对简短结束的仪式觉得不过瘾,便重新找来材料,把火堆续下去,一直玩到深夜。
  元宵节夜“跨火过”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先民的烧荒活动,先民们把火视为光明和幸福的象征,认为火可祛邪灭灾。汉朝时,民间开始有烧火堆祭天神驱灾祸的习俗,以后逐渐固定在正月十五上元节这一天晚上,人们用柴、禾引火,置于门前,围绕着火堆边跳边

元宵夜 跨火过,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移用漳州山川名胜名称的台湾地名 下一 篇:两岸同宗同文一脉牵

相关文章列表:元宵 火 稻草 闽南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