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闽台风俗 >> 诏安客家迁台史话(2)

诏安客家迁台史话(2)

时间: 2013年06月12日 来源:闽台源 作者: 闽台渊源 浏览次数:

诏安客家迁台史话(2)导读:
诏安是漳州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现有客属人口逾15万。历史上,这里有39个姓氏近3000客民东渡台湾开基创业,繁衍族裔约60万人。尽管海峡阻隔,岁月移易,两岸客家却一代接一代演绎着感人的亲情故事。  筚路蓝缕

能因民间拼斗毙命。
  继往开来
  功业风流
  在开发台湾的活动中,为应付险恶环境,便于大规模拓垦,移民往往同乡、同姓居于一处。有的同乡聚落以祖籍地命名,如彰化、台南的“诏安厝”、云林的“诏安里”、台南的“新营乡”、金门的“丹诏村”。官陂新坎村有个圆形土楼“井头楼”,村民在台湾新居地也建起一个规模相似并以“井头”名之的土楼。有的同姓聚落以姓氏命名,如刘厝、许厝、沈厝寨等,据台湾有关的资料,诏安人聚落如此命名的有80多处。
  比同乡、同姓聚落较晚的是同宗血缘聚落,这一般须经人口数代繁衍才能形成。桃园县大溪镇月眉里“李金兴”家族,就是一个较典型的个案。该家族开基祖李善明,康熙末生于秀篆乡大坪村,乾隆年间率妻黄氏及5个儿子渡台。起先帮人挑猪肉,后来自己卖猪肉,积攒了一点钱,便迁到今大溪镇美华里垦田耕作。其子先抓30岁到月眉闯天地,不幸41岁早逝,其妻廖氏带着3个幼儿努力撑持。待儿子长成,适逢大溪作为台湾北部重要的商埠进入繁盛的时期,长子李炳生以所产米谷经营米业,又购置帆船,往返于台北、大溪之间载货行商,后再购地兴建了今和平路街道。历经数代,该地已成为月眉李氏大家族聚居的小区域。
  经过数百年,在台客姓有的已成泱泱大族,张廖氏人数约35万,在台中市、台中县和云林、台北、南投县;王游氏人数约11万,在宜兰、桃园、彰化、台南县和台北、基隆、桃园、台中、高雄市;黄氏3.5万人,在桃园、台北、彰化县;李氏3万多人,在桃园、宜兰县和基隆、台北市;还有林氏约2.6万人;邱氏2.3万;吕氏1.5万;程氏1.3万。资料表明,台湾游氏人口以诏安占大宗,吕姓则秀篆居第二位。
  客家乡亲渡大海入荒陬,胼手胝足,沥血流汗,将满目蛮荒之地开辟成片片田园,为岛上经济的开发做出了贡献。秀篆乡游氏的一部,早年开基彰化县大埔厝,光绪五年(1879年),游永明等5人自大埔厝迁埔里社四角城“开发垦农”,八年后,游龙发、游坤士等又从四角城迁出,到一个叫“水蛙堀”的山间小盆地,“奋力拓耕山火田”,将这处很难开发的荒地变成良田。移民带去的稻、薯、蔗、茶、果、蔬种苗,在台湾优越的自然条件下生根开花结果。西螺张廖族人所产的大米、蔬菜饮誉台岛。米、糖是清代台湾大宗的商品,诏安客家人不但有“李金兴”经营米业的成功范例,在糖的加工方面,则带去了家乡的技术。客家移民的后裔,广泛分布于台湾各行各业,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界皆有

诏安客家迁台史话(2),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临水夫人介绍及图片 下一 篇:一个旧港口流淌了闽台几代人的悲欢

相关文章列表:闽台 诏安 客家 迁台 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