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风俗习惯网 >> 闽台风俗 >> 诏安客家迁台史话

诏安客家迁台史话

时间: 2013年06月12日 来源:闽台源 作者: 闽台渊源 浏览次数:

诏安客家迁台史话导读:
诏安是漳州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现有客属人口逾15万。历史上,这里有39个姓氏近3000客民东渡台湾开基创业,繁衍族裔约60万人。尽管海峡阻隔,岁月移易,两岸客家却一代接一代演绎着感人的亲情故事。  筚路蓝缕

诏安客家迁台史话

诏安客家迁台史话

诏安是漳州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现有客属人口逾15万。历史上,这里有39个姓氏近3000客民东渡台湾开基创业,繁衍族裔约60万人。尽管海峡阻隔,岁月移易,两岸客家却一代接一代演绎着感人的亲情故事
  筚路蓝缕
  垦辟蛮荒
  据诏安客家族谱,诸姓皆由中原经汀州客地辗转入诏。吕氏来得较早,在南宋年间,陈、游、黄、林姓是在元代,其他族姓则在明永乐至清乾隆年间。客家人之所以复迁赴台,主要由于经济原因。当客家人到诏安时,县内宜耕之地多有宿主,可供落脚的,唯有溪流上游山高水冷的贫瘠之处,其艰苦可想而知,而岛上却有大片待开垦的沃野,加之诏安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人们为求生存图发展,便引亲呼朋冒险渡台。
  客民到台可推及元代,而人数较多的是在明末至清中期。明崇祯三年(1630年),闽南闹饥荒,福建督师熊文灿招募饥民,“一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船载至台湾,令在西岸南端芟舍开荒。当时乡人应募者包括客姓游、吕、邱氏等。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挥师收复台湾,官陂张、廖等姓氏将士并眷属、乡亲数百人随之屯垦台南。其后,郑经部将秀篆人游廷院率领游氏子弟兵转战兴化一带,兵败身亡,所部退踞岛上。其子游一涵及部属在宜兰番割田、北角庄、桃园南圣角、台北三貂岭等地解甲归田。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领台湾后的“集流亡,垦荒地”,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允许移民从东南沿海搬取家眷,及乾、嘉年间允许沿海居民赴台,诏安人皆有加入。如秀篆的游氏、王游氏、邱氏和官陂的廖氏、张廖氏以及秀篆、霞葛的黄氏,数代皆有人跟进。
  清政府亦曾多次禁沿海民众偷渡或无照携眷入岛,但禁者自禁、渡者自渡,由于沿海起航点甚多,官府防不胜防。康熙四十年(1701年),世居官陂的廖朝孔、廖朝问、廖朝路三兄弟与堂兄弟廖朝近、廖朝厅一行5人,冒着禁令,携带干粮、种子和工具,乘孤舟登临台湾二崙。如今云林县二崙、崙背乡有80%以上的客家人,是全台湾诏安客家人最多的地方。
  昔时渡台以帆船为运载工具,若遇狂风暴雨,则船翻人亡;奸顽客头恐汛口觉察获罪,将人赶入仓中封钉仓盖,船驶至距岸尚远的沙汕,便赶渡者离船,行人若陷入淖中,涨潮则溺水而亡。天灾人祸,使得迁台之旅险象环生。涂氏族谱中就有兄弟四人一起渡海,最后只有一人登陆的记载。即使平安登岸,还可能因初辟时草深林密瘴气熏蒸不幸罹病,或为野兽毒蛇所伤,无处求医殒命;垦殖中也可


诏安客家迁台史话,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临水夫人介绍及图片 下一 篇:一个旧港口流淌了闽台几代人的悲欢

相关文章列表:闽台 诏安 客家 迁台 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