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台习俗-丧葬礼俗(3)
漳台习俗-丧葬礼俗(3)导读:
漳台民间自古以来对丧葬十分看重。俗信人死后入阴间其灵魂不灭,并且具有比阳世活人强大得多的某种神秘力量。因此,其亲属友好必对死者举行隆重的哀悼、纪念、殓殡、祭奠仪式,以期死者的亡灵得到安息和超度,并在冥
漳台民间自古以来对丧葬十分看重。俗信人死后入阴间其灵魂不灭,并且具有比阳世活人强大得多的某种神秘力量。因此,其亲属友好必对死者举行隆重的哀悼、纪念、殓殡、祭奠仪式,以期死者的亡灵得到安息和超度,并在冥
黄道周抗清失败被俘,慷慨就义,生前曾发誓“头不戴青天,脚不踏清地”。于是有义士创造了头戴竹笠,脚踏竹凳为死者套殓衣之举,以实践黄道周的誓言。漳州人敬仰黄道周的民族气节,举丧时,纷纷仿效,蔚然成俗。
穿殓衣称“小殓”,将死者遗体纳棺,则称“大殓”。漳台民间称棺材叫“大厝”,又称“寿板”,大殓就是“入大厝”。“入大厝”的仪式也颇为隆重。先是“辞生”。备十二碗菜肴祭祀死者,祭祀时由师公或族中长者掌筷,每一样菜都用筷子动动,表示请死者品尝,并说些吉语为死者送行,算是亲属与死者灵魂的告别宴会。再是“接板”。孝男孝女们跪伏大门外,烧银纸,迎接棺材,往棺材上放些木柴大米,象征财银滚滚而来;然后扶着棺材进大门、入正厅。接着是“放手尾钱”。死者临终前,在其衣袋里放些铜钱,称“手尾钱”,即死者剩钱也。这时拿出来,由长者或师公一份一份分发给亲属,象征死者财富留给子孙。子孙则将铜钱穿在带上,系于手腕,称之“带孝”。最后是“入殓”。民间认为死者“入大厝”,是乔迁之喜,故此时不能哭。棺盖打开,先由长子伸一脚踏入棺内,称“试棺”。棺底铺白布(与盖身白布合称“天地被”),放进纸钱,让死者到阴间使用,头部放金银纸作枕头。遗体入棺时,由长子扶头,次子抬脚,其它亲属扶各部位,放直盖上白布。放一些死者生前用品,如烟斗、金饰、玉器、衣服、食物之类,让死者到阴间继续享用。将写有死者姓名和生辰年月的木制神牌,放在死者身上,象征其灵魂已附在木牌,取出供日后奉祀。倘若妻卒夫拟续弦,入殓完毕有“跳棺”仪式。夫手持雨伞,身背包袱,口念“我去出洋”(在台湾则念“我回唐山”),边念边跨棺而过。据说如此亡妻灵魂不再纠缠,可放心续弦了。
漳台民间发丧,通常要请师公(道士)或和尚来操持。在一整套繁缛琐细的丧礼中,师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刚死,师公就被请上门念经了;手持魂幡(带叶之竹枝上扎长布条,上书死者姓名和生卒年月),摇动法铃,诵经为
穿殓衣称“小殓”,将死者遗体纳棺,则称“大殓”。漳台民间称棺材叫“大厝”,又称“寿板”,大殓就是“入大厝”。“入大厝”的仪式也颇为隆重。先是“辞生”。备十二碗菜肴祭祀死者,祭祀时由师公或族中长者掌筷,每一样菜都用筷子动动,表示请死者品尝,并说些吉语为死者送行,算是亲属与死者灵魂的告别宴会。再是“接板”。孝男孝女们跪伏大门外,烧银纸,迎接棺材,往棺材上放些木柴大米,象征财银滚滚而来;然后扶着棺材进大门、入正厅。接着是“放手尾钱”。死者临终前,在其衣袋里放些铜钱,称“手尾钱”,即死者剩钱也。这时拿出来,由长者或师公一份一份分发给亲属,象征死者财富留给子孙。子孙则将铜钱穿在带上,系于手腕,称之“带孝”。最后是“入殓”。民间认为死者“入大厝”,是乔迁之喜,故此时不能哭。棺盖打开,先由长子伸一脚踏入棺内,称“试棺”。棺底铺白布(与盖身白布合称“天地被”),放进纸钱,让死者到阴间使用,头部放金银纸作枕头。遗体入棺时,由长子扶头,次子抬脚,其它亲属扶各部位,放直盖上白布。放一些死者生前用品,如烟斗、金饰、玉器、衣服、食物之类,让死者到阴间继续享用。将写有死者姓名和生辰年月的木制神牌,放在死者身上,象征其灵魂已附在木牌,取出供日后奉祀。倘若妻卒夫拟续弦,入殓完毕有“跳棺”仪式。夫手持雨伞,身背包袱,口念“我去出洋”(在台湾则念“我回唐山”),边念边跨棺而过。据说如此亡妻灵魂不再纠缠,可放心续弦了。
漳台民间发丧,通常要请师公(道士)或和尚来操持。在一整套繁缛琐细的丧礼中,师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刚死,师公就被请上门念经了;手持魂幡(带叶之竹枝上扎长布条,上书死者姓名和生卒年月),摇动法铃,诵经为
漳台习俗-丧葬礼俗(3),文章来 源于惠女风情网
上一篇:永定乐真寺:见证闽台佛教渊源 下一 篇:500年华庙见证两岸关系
- 搜索:漳台习俗-丧葬礼俗(3)
- 搜索:漳台习俗-丧葬礼俗(3)
- 搜索:漳台习俗-丧葬礼俗(3)
- 搜索:漳台习俗-丧葬礼俗(3)
- 搜索:漳台习俗-丧葬礼俗(3)
- 搜索:漳台习俗-丧葬礼俗(3)
- 搜索:漳台习俗-丧葬礼俗(3)
漳台习俗-丧葬礼俗(3)-搜索引擎搜索